找到相关内容138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身是维摩不着花──黄玉阶之宗教活动

    专长在  林业农事,对佛未教十分热心,对大正年间的佛教改革运动  筹划甚多,积极推动组织「台湾佛教青年会」、「台湾佛教  道友会」等,晚年养病于至善堂,并完成《台湾宗教沿革志  》一书。至善堂的成立另...

    李世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3370921.html
  •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--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

    黄庭坚交往的禅师还有黄龙派的泐潭克文、云门宗的中际可遵、杨岐派的五祖法演等人,还与禅师道友们的广泛交往, 在禅宗语录记录许多参禅问道的事迹,以及其诗文中所呈现的禅学修养, 显示对黄庭坚禅学思想的建立有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473438.html
  •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

    与邻(卷廿二)  <同上?和送刘道士游天台>云:闻君梦游仙,轻举超世雰,……既未出三界,独应在五蕴。(卷廿二)  <同上?和栉沐寄道友>云:但且知止足,尚可销忧患。(卷廿二)  <同上?和知非>云: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174034.html
  • 玄妙镜(2)

    大人一般。父母亦放心。得落方可离母远遊。父母又以他婚配月府。嫦娥为偶。产生一男名金童。又产一女名玉女。玄关出外遊玩。朋友以他取个号名阳神子。如来地藏亲兄弟。斗母观音嫡姊妹。元始玉皇为道友。诸佛菩萨亲眷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5.html
  • [上]佛教生活礼仪

    低者或年少者。 1一般相见 子女见父母、学生见师长、晚辈见尊长、信众见僧众、同参道友相见等,应按行辈或职衔分别称呼。 一般直系亲属的称呼 直系:高祖父母、曾祖父母、祖父母、父母亲。   旁系:高伯祖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975668.html
  • 心经略说-黄念祖老居士主讲

    lsquo;寿命具足舍利子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及诸眷属、天人、阿修罗,乾闼婆等一切世间皆大欢喜、宣赞佛旨。’最后舍利子,观世音菩萨和他们的眷属(道友弟子)、天、人和会中的天龙八部,阿修罗等,和...

    佚名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1576254.html
  • 《智悲精滴》——末世众生现形

    与佛法的教义背道而弛,只能为众生带来烦恼,每当见到这样的修行者,我都会生起强烈的厌烦心。 我们还会时常碰到这样的一些“金刚道友”:他们于佛法和有意义的事物漠不关心,却特别擅长挑拨离间等小动作。一旦见到...修行已近超凡入圣。实际上他们时时处处都不察己过,还对别人百般挑剔、恶意中伤。这些人最喜欢的就是胡乱猜测别人,并擅长揭露阴私、诽谤金刚道友,总是把某男某女可能已经破戒了等非法言词挂在嘴边。如果严格要求自己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876317.html
  •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

    同行道友是我非常需要的这个概念,却很不容易培养起来。师、法、友在自己心里面可能还没有一部笔记本电脑重要,没有一部手机重要。久而久之,我们内心里面就没有佛法的影子,没有善知识、同行善友的概念,心里面有的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377137.html
  • 普化寺

    、接骨、捻痛和修定、观想及运动、养生、天然食物疗法对治此病。他最擅长的是接骨、按摩、捻痛,曾为教内的道友、教外的法友、国外的朋友,治疗过许多疾病。因此,他被誉为“医术如神”的“佛国名医”,也还被远隔...

    肖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580112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社会性表达的趋向。主要有三种类型:(1)法会共修,利益有情。这种共修方式,要求参加所有的佛教信徒必须参加共修,分享功德所得。而共修法会则组织各类信众参与共修,或由发心的道友在各地出资组织共修法会。台湾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